Re: [假設] 如果沒有台灣海峽,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?
※ 引述《tomer (卯月影)》之銘言:
前略
: 我個人是覺得人類對於語言的忍耐有其極限啦
: 音節數太多就會想辦法簡化
: 簡化太多就不得不增加發音細節以資區別
: 發音變得太複雜就又想著弄單純點
: 現代英文越來越走向分析語
: 中文越變越黏著
: 日文則越省越多、各種音便和和製外來語層出不窮
: 語言作為承載工具並沒什麼優劣
: 能玩出多少花樣還是看說這門語言的人本身
亞洲近期搞特別大的語言簡化行動,大概有兩個
中華人民共和國做的簡體字表,跟朝鮮、韓國陸續使用諺文字母全面取代漢字
韓文的部分因我不熟就不多提,且他們有要改回來的討論
中國從五四運動(或洋務運動)以來,改漢字的呼聲就不斷
最經典的有魯迅:「漢字不滅,中國必亡」
(個人感想:魯迅也是當時代暴論發起者,每天一暴,本版暴論發起者常被要求轟出去
可見我國文字使用者對異論的寬容程度可能還不如一百年前)
後來民國時代一陣乒乒乓乓,剛好遇到中國大亂,總之最後被趕到臺灣來
工作自然沒完成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推動比民國時期更大規模的改制工作
毛澤東一度要求合併漢字以減少規範數量,部分共黨文字學家更要求以拉丁字母取代漢字
共產黨執行層面較民國快速,很快初版的簡化方案1955就丟出來了
不過日後遇到大鳴大放、三反五反及文革,於是討論這個議題的人又變成子路而停止了
文革期間一度推動「二簡字」,但因為太簡了影響閱讀而被取消
中國社會使用的簡體字大致維持至今,近期官方僅有不影響大眾的小幅微調
以我目前使用的感覺,即使兩岸中斷交流數十年,正體字與簡體字
在文法方面幾乎沒有改變,因此毛一度積極推動的合併漢字看來是並未施行
實務上,任何未接觸正體/簡體的另一種使用者
都可以在幾天或幾週內在閱讀上直接轉換
寫的部分可能較難,但現在以鍵盤取代筆的大趨勢下,只是多學習一種輸入法而已
簡體字改革算是一種語言的簡化嗎?我覺得只是變更使用的方塊字而已
內核還是那個中文,這樣的簡化有什麼意義嗎?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14.44.55.18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DummyHistory/M.1695533223.A.D82.html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