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測試]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此篇無任何商業合作
只從興趣角度出發,敬請放心
諸事繁忙,休刊半年多終於再開(汗)
先感謝進來觀看的版友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延續上次聊過的接地篇
https://www.ptt.cc/bbs/Headphone/M.1709892824.A.CEA.html
繼續來淺談一些接地方案
(圖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前情提要
電壓是相對值;要有電位差、才會形成電壓
先設定起點(0V)、才會有終點(兩者之間的電位差)
大地接地是「絕對參考0V電位」(真實接地)
電路GND是「相對參考0V電位」(虛擬接地)
(電路運作參考電位與電流的返回路徑)
https://www.kptc.jp/mtc/wp-content/uploads/2020_11-17.pdf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括來說有兩件事
蠻大程度會影響聲音表現:
-> 「電路GND參考電位」是否穩定
-> 「額外雜訊」干擾多寡
常見做法
是將電路GND透過導線鎖在「器材金屬機殼」
https://i.imgur.com/NAomWzs.jpg
https://i.imgur.com/JEKYrfA.jpg
https://i.imgur.com/Z9ZMkQ7.jpg
可增加環路大小(接地容量)
穩定電位、吸收高頻雜訊、降低干擾
另一方面
應該也有不少人試過、將地線鎖在電腦機殼螺絲上
(越靠近電路GND位置螺絲越有感)
此時「器材金屬機殼」
可視作為「電路GND的延伸導體」
https://i.imgur.com/4AMcaUX.jpeg
也就是說
器材的「機殼處理」
會直接影響電路GND與聲音表現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話雖如此
但通常廠商都已事先處理好了
例如將電路GND連接至機殼
針對機殼材質的加工處理方案...etc.
因此基本上
是不需要用戶多操心的
以用戶角度來看
不建議在上面擺放「金屬物件」
(不建議在「電路GND的延伸導體」上面添加東西)
增加額外干擾源風險之外
也會影響振動處理(共振頻率)
擺放「絕緣物件」例如裝飾品、滑鼠墊、PVC...etc.
影響性相對較小、見仁見智
端看你的「講究程度」而定
如果自認「很講究」的話
除了刻意導入的壓材、輔件或調音小物之外
應「儘量避免」擺放任何雜物在器材上面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聊到這邊發現...
從「訊號地的接地方案」出發
會關連到機殼處理、振動處理
個人經驗
在系統最後收尾階段
大件固定不動的前提下
幾個常見調整環節
不外乎接地(包含相關輔件)、墊材、額外雜訊隔離或處理...etc.
即使大件沒有更動
單單只透過這些「微調整」
仍足以影響聲音表現(後續其它篇再來聊聊這趴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帶一提
如果是金屬機腳
上下器材疊放可能會互相影響
一般情況要避免
但有些情況,廠商會刻意透過類似設計
來做「自家器材之間的搭配」
例如某牌地盒
透過金屬機腳上下堆疊、串聯自家地盒:
上蓋處四個金屬接點
https://i.imgur.com/kyvLfyI.jpeg
對應位置:下蓋處四個金屬機腳
https://i.imgur.com/oKXTrwa.jpeg
上下堆疊,即可達成兩顆地盒串聯效果
https://i.imgur.com/iYtKsvE.jpeg
圖片來源出處與介紹:
https://tinyurl.com/4andcb7b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> 器材機殼也是接地影響因子之一
除了機殼之外
輸出入線材與器材連通
可視作天線並帶有饋入訊號
也會帶來影響,如下圖:
https://i.imgur.com/jZ1Epar.jpeg
來源出處:
Noise Suppression Basic Course Section1
Chapter 5 Conductor conduction and common mode
https://tinyurl.com/52ywthtk
簡單來說
機殼與線材都是「訊號地」處理過程中
要注意的影響因子
但線材並非本次主題
先大概知道有這件事就好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> 訊號地的接地方案
https://i.imgur.com/uMpN7Bo.jpeg
單純以「接地容量變化」這檔事來看
接地方案
幾乎都是在機殼地「現有基礎」之上
增加接地總容量
例如可增加的接地容量
通常是 地盒 > RCA棒 > RCA蓋
再加上原有的機殼地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> 地盒/地線的連接方式
以日本AUDIO MIJINKO
針對自家地盒ET(Earth Tank)
所建議的連接方式為圖例說明
(圖片來源:オーディオみじんこ)
https://i.imgur.com/Iazf6Zr.jpeg
「長方形框框」是器材
「ET」是地盒
https://i.imgur.com/8DRS9yT.jpeg
正常使用方式
-> 一台器材,搭配一顆地盒
https://i.imgur.com/2gBw626.jpeg
「效果更好」的使用方式
-> 一台器材,搭配兩顆地盒「串聯」
https://i.imgur.com/9ZJPqDK.jpeg
「效果更好」的使用方式
-> 一台器材,搭配兩顆地盒「並聯」
但這邊實測
串並聯兩者都不錯
「並沒有」感覺哪種方式明顯好很多
視情況選用即可
例如器材接駁端子不夠的話用「串聯」
地盒不方便串接的話用「並聯」...etc.
https://i.imgur.com/9RWaEBO.jpeg
「效果更好」的使用方式
-> 每台器材,各自獨立配置一顆地盒
針對這點
為避免誤解、這邊補充一些建議如下:
1. 先從「訊源段」開始配置
通常這邊會是最有感的位置
2. 預算不夠的話,先只接「訊源段」也OK
3. 「地盒」引入,等同於「增加更多調音變數」
地盒並不是越多越好
各種不同調音
如果沒有搭配好、八國聯軍亂成一團反而更糟
視情況只在「關鍵位置」配置(例如訊源)
其實就很不錯了
https://i.imgur.com/InSS5fU.jpeg
「效果不好」的使用方式
-> 複數器材,共用同一顆地盒
器材之間訊號線前後連通
原本就有「地迴路」存在
多器材共用地盒,則會構成額外地迴路
增加負面影響風險
(例如有些地盒產品內部分艙設計以對應多器材)
https://i.imgur.com/eb4gaQU.jpeg
「效果打折扣」的使用方式
-> 使用長度過長的地線
長度過長天線效應吸收雜訊
依材質差異也可能導致效果打折扣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> 聊聊幾款地盒聽感
總括來說
地盒導入
大致會有以下變化(只是程度差異):
降低噪感
提高結像形體清晰度、背景黑度
音像定位更明確一點
細節拾取感更好一點
三頻變化感(因產品設計而異)
另外要留意
在大多數情況下
地盒地線產品(包含相關輔件)
通常會有各自的調音走向差異
選購地盒產品
在考量「接地效果」的同時
也必須要考量「調音走向差異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接下來
簡單聊聊幾款接地產品
(剛好都金的)
(圖)
Kojo Crystal E-G
Kojo Crystal Eop-G
Increcable MVD-Earth EBA-3 ev
關於這幾款,非常推薦先去看
Louis大大 之前發過的幾篇優文:
[心得] 配件系列心得 地盒篇
https://www.ptt.cc/bbs/Headphone/M.1706460095.A.791.html
https://www.ptt.cc/bbs/Headphone/M.1707659965.A.98B.html
[心得] 配件系列心得 [KOJO Eop-G 篇]
https://www.ptt.cc/bbs/Headphone/M.1727535411.A.AE3.html
這邊聽感大致與 Louis大大 相同
細節就不贅述、僅補充一些其它環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Kojo Crystal E & E-G
(圖)
單顆「E」不太有感
兩顆「E」才會比較有感一點
新款「E-G」外殼體積不變,但加大了接地容量
單論有感程度「E-G」>「兩顆E串接」>「E」
「E」日幣售價37,840
「E」兩顆同捆日幣售價68,200
http://kojo-seiko.co.jp/products/crystale.html
「E-G」日幣售價85,800
http://kojo-seiko.co.jp/products/crystaleg.html
官方有「E」兩顆同捆的方案
但對照聲音表現
直接購入「E-G」會是更推薦的選擇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Increcable MVD-Earth EBA-3ev
(以下簡稱「MVD3」)
(圖)
https://www.increcable.com/iearth
「E-G」
「MVD3」
這兩款都是20K價位帶內不錯的選擇
「MVD3」整體略偏向於中低頻強化感
「E-G」相對來說則略偏中高頻一點
(並不是說「E-G」低頻不行,注意這描述是「相對」而言)
手邊這顆「MVD3」剛好是EBA型號(類比器材)
目前聽下來
優先放訊源
或是想要更好擴充性的話(串接方便)
>> 推薦「E-G」更多一些
想針對單器材去補強(例如中低頻強化)的話
>> 推薦「MVD3」更多一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E-G」& 「MVD3」共通問題
-> 原配地線都很弱
不確定是否為廠商的銷售策略
但不約而同、這兩款地盒原配地線都很弱
尤其短期試聽階段
很容易因此誤殺這兩款地盒
如果預算許可
非常推薦、替換掉這兩款的原配地線(限制器)
不敢說飛天
但至少可解放這兩款地盒原有的實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> 同場加映一些地線比較
Kojo Clone 2 地線
Increcable iGround G4 地線
Nordost QKORE Wire QRT 地線
Silver Running Platinum 地線
(圖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Kojo Clone 2 地線
http://kojo-seiko.co.jp/products/ks-z2200yy.html
(圖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Increcable iGround G4 地線
https://www.increcable.com/iground
(圖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Nordost QKORE Wire QRT 地線
https://www.nordost.com/qrt/qkore-ground-unit.php
(圖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Silver Running Platinum 地線
https://silvermusica.shopselect.net/items/43563471
(圖)
意外出現的挑戰者
(梗圖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由於組合數量變化太多了(累癱)
這次基準點統一抓「DAC coax input」
(雖然手邊MVD3是類比器材用的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先嘗試兩個官配組合
E-G x Kojo Clone 2 地線
MVD3 x Increcable iGround G4 地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再來嘗試
一些不同的組合變化
E-G x Increcable iGround G4 地線
E-G x Nordost QKORE Wire QRT 地線
E-G x Silver Running Platinum 地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MVD3 x Kojo Clone 2 地線
整體來說比原廠線略好一點
但
MVD3 x Nordost QKORE Wire QRT 地線
MVD3 x Silver Running Platinum 地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Kojo Crystal Eop-G
(圖)
今年推出的新產品
雖然不是地盒,但卻是很有意思的東西
(大致聽感可參照 Louis 大大那篇)
雖然官方宣稱
這款產品賣點在於足球場大小的接地面積
但這邊聽感上覺得...
相較於「放在最前端做整體接地強化」
我反而會更推薦「針對關鍵器材去做調音BUFF」的用法
也就是將這顆金色手榴彈
與你想BUFF的器材,插在同一個壁插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結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42.71.89.8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Test/M.1731482139.A.CA6.html